
著名历史学家,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,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图书馆馆长,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,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葛剑雄。
在日前举行的第83届解放日报文化讲坛上,葛剑雄、王战、双传学、曾刚四位嘉宾,围绕“融合共生 一‘带’繁花——文化赋能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协同发展”这一主题激情开讲,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。
著名历史学家、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、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图书馆馆长葛剑雄以《江南文化的源和流——长三角与上海》为题,从三千年文明长河中提炼出“文化趋同论”,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注入深沉的历史自信。
以下是他的演讲实录。
大多数江南人都来自黄河流域
我们探讨江南文化,首先应该认识到它是我们中华文明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它的源头在哪里呢?就是中华文明的核心。
这些年来,随着各地考古的发掘,在江南发现了很多早期的文化遗址,比如良渚古城遗址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。它在5800年前已经出现了文明的迹象,在5300年前就进入了文明的阶段。此外还有上山、河姆渡、广富林、崧泽、福泉山、马桥文化等,它们的历史都相当久远。
那么,上海以及江南地区现在的文化是从这些文化遗址延续发展下来的吗?并非如此。科学家大都认为,在距今4000年左右,长江流域的气候发生了很剧烈的变化,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当时的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。比如,4000年前良渚地区发生了海平面升高、海水倒灌。上述这些文化都没有找到延续到今天的证据。
那么,江南文化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?3800年前,中原地区形成了中华文明的核心。这一地区的自然条件非常优越,土壤疏松,容易开发,当时的平均气温比现在高,降水充沛,农作物基本不需要人工灌溉。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魂,是中华民族的根。我的理解是:我们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念、我们的传统是在中原地区首先形成的。今天绝大多数中国人,包括生活在江南地区的人,都来自黄河流域。虽然有的人从血统上讲并非如此,但他们都认同这一文化的根。上海以及江南各地的世家大族的家谱都记载着他们来自中原,其实也有一部分是本地的“土著”,但他们都认同中原是自己文化的根。
江南地区广泛流传着“太伯迁吴”的传说,说的是在西周时期,周文王的一支迁到了吴地,也就是现在的江南一带。这个传说已经被考古发掘所证实,西周初年的确有一群人从今天的山西南部迁到了江南。他们首先在宁镇丘陵地带定居,也就是现在的南京、镇江,然后再发展到周边的平原。
没有移民就没有今天的上海
历史上的人口南迁把中原的文化,把我们中华民族的核心,包括物质的、精神的都传到了江南。而在历次人口南迁的过程中,江南地区也就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始终是获益的。
秦汉时期,吴地聚集了很多中原的移民,比如项羽本来生活在淮北一带,他迁到了吴地,就是今天的苏州一带,所以他带领的江东子弟都是江南人。到了两汉之际,大量的移民迁到了会稽,就是今天以绍兴为中心的地区,当时的会稽聚集了一批能干的人才。
到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期间,孙氏政权主要是在建业,曾经一度迁到过武昌,但长期是在建业,所以就形成了以南京为中心的文化经济发达地区。到公元4世纪初,发生了永嘉南渡、衣冠南渡,皇室贵族、文武百官,以及他们带来的大量民众,迁到了南方。南朝主要是以建业为首都的,后来改名为建康。所以南京一带又是移民的受益者。
安史之乱以后,一直到唐朝末年,又有北方人大批迁入江南。浙江和苏南建立了吴越政权,依靠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。到了南宋的时候,有了“上有天堂,下有苏杭”一说。这一说法的基础其实就是在唐末五代时期奠定的,这一地区发展的动力就来自大批的中原移民。
北宋末年发生靖康之乱,又产生了几百万南下的移民。由于南宋的临时首都建在临安,也就是杭州,因此江南又成了上层移民聚集的地方。
上海开埠的时候,整个上海县不过50万人口,这一数字还包括农村地区,估计当时的上海城镇人口只有10万人左右。上海开埠之后吸引了大量的移民,到清朝末年的时候,上海人口已经超过了100万,此后很快扩大到300万。新中国成立的时候,上海的实际人口有500多万。这些人口大多来自苏浙两省。根据公共租界的统计,公共租界的人口主要来自浙江,其次是江苏。而在华界,人口第一位来自江苏,第二位是浙江,第三位是安徽。
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之后,又引发了一次大的移民潮。苏浙两省的大批人口为了避乱而迁入上海。一些富裕的难民带着资产而来,为了满足他们的住房需求,解决土地不足的问题,租界引进了英国连排式建筑的概念,在此基础上又根据中国的特色发展成为石库门。因此,大量江南富人的财富都逐渐集中到了上海,而贫穷的难民又为上海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。难民们摇着小船来到苏州河,沿河两岸定居,当时很多工厂就建在苏州河边上。
江南地区的人口版图历经了很大的改变。比如太平天国运动后期,南京经过战乱,一部分人逃跑了,大量人口被屠杀,南京几乎成了空城。来自苏北、淮北的移民首先迁入南京城。而来自河南的移民则定居在了南京郊外,南京的郊区在改革开放之前还可以找到整村的河南人,他们都讲河南话,曾经还有人在南京郊区收集到河南民歌。
太平天国运动曾经造成江南地区被严重破坏、人口减少,但很快来自苏北、淮北、河南、浙江南部的移民就填补了这个空缺,并使江南和上海得以持续发展。
所以,历史上造就江南文化的,从根源来讲,是来自中华民族核心区域的人。从具体的人来讲,就是一批批的移民。到了近代,上海和江南的发展还是得益于大量的移民。改革开放以后,无论到哪里都可以遇到新移民和他们的后代。上海和江南要是没有这些移民,没有这些不断增加的人才和人力资源,就不可能取得现在的成就。
在趋同中不断创新
当我们探讨未来江南文化的发展时,应该看到随着现代传媒的发达,文化的地域性正越来越小。
很多地方都让我讲讲当地的地域文化的优势是什么。我说,这些地域优势主要都体现在过去,在今天恐怕没有多大意义了。今天,如果产生一种有积极意义的、有活力的新文化,很快就会传播到各地,甚至传播到全世界。一种新文化的出现,往往会在全球产生同步的影响。而当另一种更新的、更强势的文化出现时,又有可能把过去的文化取代。
我们讲到江南文化时,不应该停留在原来的概念。江南文化具有很多优势,它之所以能够长久地发展,是通过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实现的。早期是通过移民吸收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。到了近代,由于沿海沿江的优势,江南文化不断吸收外来的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,包括马克思主义、社会主义思想。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并不是直接从欧洲传播过来的。最早是一批留学日本的学者、革命者接受了这些思想,再传播回中国的。
我们应该看到,未来各地的文化会越来越趋同。在趋同中应该怎样去创新?怎样不断地产生新的文化?要知道,新的文化今后如果要稳定发展,还是要坚持万变中的不变,那就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要与我们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。而这些只有通过不断的人际交流,通过人际的合作才能够做到。
我认为炒股配资开平台,未来长三角的经济合作以及总体的发展都离不开文化上的不断创新,也离不开在文化方面始终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,坚守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。
千层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